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助力西安成为中亚贸易新枢纽
2月28日上午,陕西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依然一片繁忙。装卸车辆来回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整齐的汽车车桥正迅速被装进集装箱,准备运往欧洲。
自2024年2月28日正式投运以来,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已经运营满一年。这一年的高效运行,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哈两国货物的集结和分拨能力,也为进出口和过境货物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为企业的国际贸易拓展了更多机遇。截止2025年2月,该码头已累计转运货物超过15万吨,进一步推动了陕西西安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经贸往来。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向中亚方向发运的标箱数量达到76404个,比2023年增长了47.6%。通过设施的不断提升,西安与哈萨克斯坦的“硬联通”更加紧密,数据共享实现了“软联通”,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快速流通也促成了“心联通”,三者协同推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数字化驱动效率提升
随着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运营,西安港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公司加强了合作,极大地减少了沟通成本。哈萨克斯坦铁路在中欧班列(西安)上的支持也进一步提升,通关查验、口岸换装、审批等环节的时间得到了压缩。
西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表示:“自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合作以来,我们的换装时效从过去的3到4天,提升到当天仅需约3小时。得益于码头的高效运作,我们的货物量也大幅增长,从2023年的1200多柜,提升到目前的3000至4000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阿拉木图开设了办事处,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业务范围也得以拓展到中亚的各个方向。”
如此显著的效率提升,得益于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中哈(西安)商贸物流公司副总经理蒋昊辰详细介绍了改变的过程:“过去每趟班列需要携带大量纸质单证,人工审核等环节不仅耗时,而且极为繁琐。现在,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关键单据信息实时共享,审单和换装流程大大提速。”
跨里海班列加密,国际物流加速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高效运作,不仅加速了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速度,还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西安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深度合作,积极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建设。2024年9月,成功举办了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并发起了两大倡议,推动跨里海走廊建设。这些举措奠定了亚欧大陆新物流通道的坚实基础。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时效从15至23天缩短至11天左右,实现了“天天班”的目标。2024年,累计开行跨里海班列292列,其中187列是在2024年开行的,开行数量呈几何式增长。2025年1月1日,西安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合作开行了首列西安至塔什干的快速班列,运行时间从原来的8至10天压缩至5至6天。
西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向南提到:“我们公司主要发运跨里海线路的货物,包括家电和日用百货,货物从江浙沪等地集结到西安,再分发到世界各地。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合作以来,企业的仓储、运输时效和成本得到了有效改善,客户从过去的15家增长到了43家。”
国际合作,促进更高效物流
中哈(西安)商贸物流公司总经理张杰表示:“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跨境物流通道的运输能力,是促进两国贸易的关键。”公司将继续加强与陕西省和哈萨克斯坦相关部门的合作,优化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营,并为双方的贸易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服务。
西安浐灞国际港的未来发展将继续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深化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俄罗斯铁路公司、阿塞拜疆铁路公司等的合作,进一步推动“物流+贸易+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加速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的建设,助力西安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为全球物流网络的优化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