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到洛杉矶:超重型储能集装箱的全球化之旅
2月23日,在厦门海事局的监管保障下,11台超重型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简称“储能集装箱”)搭载中国香港籍集装箱船“中海黄海”轮从厦门海沧港区远海码头启航,驶往美国洛杉矶。这是厦门港首次出运超重型储能集装箱,标志着厦门港成功打通了超重型储能集装箱的出海新通道。
打破两项纪录:重量与电池容量创新高
此次海运出口的储能集装箱单体重量高达40吨,电池容量超过5MWh,打破了厦门港海运出口同类型产品在单体重量和电池容量上的两项纪录。储能集装箱以集装箱作为整体运输组件,内含大量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储存和放电,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大型充电宝”。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储能集装箱的能量密度和重量同步增加。从之前的35吨升级到目前的40吨,电池容量也从主流的3.72MWh提升至超过5MWh。这一技术进步虽然提升了储能效率,但也大大增加了运输的危险性和难度。
全链条安全保障:海事部门保驾护航
此次出口的储能集装箱由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确保运输安全,厦门海事局组织开展了专业技术研究,持续优化完善“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运安全保障机制”。海事部门全面分析了海运订舱、海事申报、码头吊装、车船直装、船舱配载等全链条各环节中的潜在风险,并从强化前期审核、加强运输途中监管、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等多个维度提供服务保障。
厦门海沧海事处东查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陈旭灿表示,本次运输的储能集装箱重量超重风险较为突出,吊装系固不牢、船体倾斜震动、人员操作不当以及航行气象海况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威胁到运输安全。海事部门严格审查了船舶与船员资质以及货物申报文件,并加强了装运检查与现场监管,有效防范和降低了海上运输安全风险。
厦门港新能源出口的里程碑
自2022年厦门港首次尝试集装箱船批量混载储能集装箱试航以来,厦门海事局已累计保障70余航次、1800余台储能集装箱安全海运出口,累计货值超过70亿元人民币。此次超重型储能集装箱的成功出运,不仅是厦门港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我国储能设备的国际化运输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能源出海的广阔前景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储能集装箱作为能源转化和储存的重要装置,其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厦门港此次成功打通超重型储能集装箱的出海新通道,不仅提升了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运输安全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厦门港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设备出口的重要枢纽,为中国制造的“绿色能量”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