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迎来新发展:首趟“进博号”顺利抵达上海
2024年10月20日上午,首趟“中欧班列——进博号”顺利抵达上海铁路物流中心闵行货场中储专用线,标志着进博会参展展品连续四年通过中欧班列直接抵达上海。这列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经过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入境,整条线路全长超过11,000公里,历时21天,运载76个标箱,货物总值近1亿元人民币。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的开行量与质量持续提升,体现了我国外贸的稳中向好。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国际与国内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动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9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689列,发送货物157.1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3%和11%。特别是在9月份,开行1633列,发送货物17.1万标箱,均显示出显著增长。
为提升运输效率,我国铁路部门加强了国内主要口岸和后方通道的改造,显著提升了西、中、东三条主要运输通道的能力。同时,协调沿线国家铁路口岸,提高通行效率,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建设,实现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
自2011年中欧班列前身“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行以来,这条纵贯东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逐步发展壮大,从最初的每月仅开行一列到如今每天超过十列,从单一的产品运输到如今涵盖上千种货物,构建起了畅通无阻的国际运输网络。
随着货物种类的日益丰富,中欧班列不仅承载了广受欢迎的义乌小商品和苏南纺织品,还引入了光伏组件、汽车配件、机械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返程货物的种类也从早期的木材和汽车零配件,扩展至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等,实现了多样化发展。目前,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种类已达53大类,超过5万种,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新时代的“钢铁驼队”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运价和更强的集结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欧班列进行货物运输。如今,这条运输网络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6个城市,并连接11个亚洲国家的超过100个城市,基本覆盖了亚欧全境。
国铁集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为促进中欧经贸往来及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持。中欧班列正成为满载发展机遇的“黄金列车”,为国际贸易和供应链服务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