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货代的“经验”,在AI面前就是PPT故事
为什么说传统货代物流公司正在慢慢被淘汰?
老李干了二十多年货代,去年把公司关了。
喝酒的时候他叹了口气:“不是我不拼命,是剧本被人改了。”
传统货代的“金饭碗”,本质是信息差。以前谁能掌握一点航司舱位、哪家船公司暗地里能压价,那就是财神爷。可现在呢?船司官网公开透明,平台一键比价,区块链追踪全程上链——信息差没了,剩下的就是信息扎心。
以前行业流行一句话:“关系就是生产力。”喝出来的舱位,烟酒堆出来的折扣,客户喊你一声“李总”,那叫人脉。结果好嘛,时代来了个反手。数字化系统不喝酒,不陪笑,更不会在KTV里唱到凌晨三点,它只看效率和成本。你还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人家00后已经用算法跑出最优路线,价格比你便宜三成,速度比你快一倍。你不是输给同行,而是输给了时代。
更扎心的是客户的心态。以前货主求着你:“老李,帮忙插个队,这票急。”
现在直接甩你一句:“你家系统能跟我ERP对接吗?没有?那改天聊。”
别怪人家无情,供应链早就不是人情世故,而是数据协同。你连API接口都不会开,还指望别人把你当战略伙伴?你在打算盘,人家在跑大模型,这差距能不大吗?
有些老货代老板还不服:“我有经验!我能救火!”
是啊,台风天你确实能打电话给船长求情多等半天。可平台直接提前72小时预警,自动切换港口方案,外加成本测算一键生成。你靠人情在灭火,人家靠AI在防火。一个是义务消防员,一个是智能消防系统——这仗还怎么打?
归根结底,传统货代死在了价值错位。
你觉得自己是“运输专家”,客户眼里你就是“成本环节”。当数字货代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合约重塑供应链,你还在纠结“报关单证费要不要多收五十块”。你很努力,但努力的方向,压根儿是跑偏的。
这个行业不会死,但会洗牌。
未来的货代只剩两种:
要么是“数字货代”,活成供应链里的系统插件;
要么是“手艺人”,专啃特殊货、高难度货、高价值货。
至于那些不上不下的传统货代——最终会被时代榨干最后一滴利润,默默塌缩在行业夹缝里,连个声都不响。
船不会沉,但座位会换。
真正淘汰你的,从来不是年轻人,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信了二十年的逻辑突然作废。
而时代撕掉旧剧本的时候,从不提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