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至大湾区班列首发:打通区域与全球的物流动脉
2025年3月21日,一列满载1220吨货物的集装箱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鸣笛出发,标志着广西首趟南宁至粤港澳大湾区货运班列正式投入运营。
这趟班列不仅是两地物流通道的物理延伸,更是广西打造国际物流枢纽的重要一步。凭借区位优势,广西正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化要素流动、产业协作。
此次班列首发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打通了广西与大湾区之间的铁路货运新动脉。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铁路货运具备成本稳定、规模优势等特点,尤其适合玻璃碴、陶瓷等大宗工业品的长距离运输。同时,班列连接北部湾港口群,为国际物流提供了高效的中转渠道,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
广西依托《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将交通互联互通作为区域协同的“先手棋”。目前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已形成联通东盟、辐射全球的国际物流网络。从北部湾港出发的海铁联运班列,可快速到达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再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南宁至粤港澳的班列开通后,不仅加快了区域内货物流转,还进一步打通了广西至全球市场的物流链。
物流网络的延展为产业合作创造了新机遇。在东盟农产品进口、国内工业品出口等领域,广西正逐步成为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特别是依托北部湾港的冷链物流体系,东南亚的水果、水产等生鲜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抵达国内市场,实现“当天到港、次日上架”。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产品也能通过广西迅速分拨至东盟及更远的市场。
国际物流枢纽的建设还推动了区域内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跨境电商、国际货代、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也在蓬勃兴起,进一步丰富了物流生态。
班列的汽笛声,不仅吹响了“两湾”联动迈向更高水平的号角,也宣告了广西在国际物流版图上的新定位。随着更多定制化班列的开通和数字化物流平台的建设,广西将在全球贸易链条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当钢铁轨道与黄金水道交织成网,一个连接国内国际、服务全球市场的物流枢纽正加速成型。
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与制度规则的“软衔接”相辅相成,共同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