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低水平互害,出海是高格局互赚
“内卷”这俩字,现在听起来就像早高峰的地铁门:人人都往里挤,谁也没挤出去,最后挤掉的只有氧气。企业也是一样,卷价格、卷广告、卷补贴,卷到最后,利润不见了,团队干瘪了,老板头发也光了。
在国内市场打拼的企业,很多活成了一句话:不是在卷,就是在去卷的路上。打个比方,你卖一瓶矿泉水,同行说我比你便宜五毛;你刚学会玩直播,他就能让主播给矿泉水编个三十集连续剧;你花钱买个流量入口,他能把入口给你堵死。卷来卷去,最后大家都明白,原来赢家只剩平台和广告商。
现在聪明的企业主都在想:卷不动了,干脆走。走到哪?当然是出海。有人说,不出海就出局,这不是鸡血口号,而是现实铁律。因为海的那头,至少还有空气。
咱们换个思路想:国内市场就像一个火锅局,桌子上就那么大点盘子,十几双筷子一齐上,谁也吃不饱;而海外市场呢?那是自助餐厅,虽然也有人抢,但菜式多、桌子宽,甚至你发现有的菜根本没人动。你拿个盘子过去,稳稳夹几口,吃得比在火锅桌边儿还自在。
出海还有个神奇的副作用——你会发现自己在国外竟然挺香。国内卖不动的产品,到了东南亚一摆,竟然被当成“黑科技”;在本地天天被嫌弃的设计,到了欧美摇身一变,成了“东方美学”;就连平平无奇的小商品,在中东市场也能被奉为“生活必需品”。一句话:同样的货,换个地方,就能卖个好价钱。
有人担心出海风险大。没错,语言、法规、支付体系,听着就复杂。但换个角度,你继续在国内卷,那才是真正的高风险:卷到最后,产品没利润,员工没斗志,老板没底气。与其在井里扑腾,不如跳到大海里学会游泳。
今天的出海早已不是“扛麻袋上轮船”的年代了。跨境电商、海外仓、专线物流,工具多得让你怀疑人生。你只管把货整出来,系统对接、实时查询、清关派送都有专业的人帮你做。老板只需要一杯茶,一部手机,就能盯着货从国内飞到全球。
在内卷的赛道上,拼的是谁掉得慢;在出海的赛道上,拼的是谁跑得快。不出海,就等着被卷成麻花;出海了,你才有资格吃自助餐,顺便喝口冰可乐。
企业老板们,别再埋头挤地铁了。门外就是大海,浪有点大没关系,总比在车厢里窒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