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升中韩陆海联运运输效率
随着中韩经贸合作日益深入,物流通道的高效化和便利化成为了双方企业关注的焦点。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青岛港,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早在2011年便率先开展了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业务,这一模式大大提升了两国间物流运输的便捷性和效率。
甩挂运输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减少了两次传统港口装卸作业,避免了货物的重复吊装和中转,从而显著降低了运输时间、费用和货损风险。当韩国挂车通过“新金桥5”号船进入中国后,采用“提前报关”+“船边直提”模式,货物的进出口申报单和报关单已在系统中自动审核通过,极大缩短了等待时间,使货物能迅速启程前往目的地。
青岛港作为中韩陆海联运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在甩挂运输业务上持续增长。中国外运华中有限公司物流事业部经理徐广耀表示,在传统的纸面申报和人工放行模式下,业务量的剧增已经对操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岛大港海关在此背景下主动优化监管流程,联合各方推动创新措施,特别是在“船边直提”政策的叠加下,货物在口岸的等待时间被压缩至6小时以内,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推动物流效率提升的是青岛大港海关推出的“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的无纸化作业,不仅使通关速度大幅提高,还通过智能监管技术对甩挂车辆进行精准识别,确保了高效通关与严密监管的无缝衔接。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企业的操作流程,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在“智慧海关”建设的引领下,青岛港的甩挂运输业务得到了持续发展。据统计,2024年1-11月,青岛大港海关监管的甩挂运输业务量达到了1592标箱,同比增长了7.6%。在系统与政策创新的支持下,甩挂业务的办理更加便捷,每票货物可为企业节省通勤、申报等费用300元,同时还实现了24小时自动放行。
青岛大港海关将继续加强智慧口岸建设,积极推动“智关强国”行动,定期收集企业反馈,不断优化物流监管模式,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助力中国外贸稳步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韩经贸合作的水平。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