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驼铃变钢铁驼队,中欧班列跑出新速度
汽笛声响,班列启程。2024年11月15日,中欧班列第10万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奔向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开行之初的90个月到如今的6个月,记录在不断刷新,速度在不断提升。
千年前,驼铃商队穿越丝绸之路,开启中西方文明的贸易交流;如今中欧班列则以钢铁驼队之姿连接亚欧大陆,展现合作共赢的新景象。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这条“钢铁丝路”愈加繁忙。
路网织密,贯通亚欧
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提速,如今已联通国内125个城市和欧洲25国的227个城市,同时覆盖11个亚洲国家的百余城市。其稳定运行,不仅为沿线国家架起了贸易桥梁,还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注入了源源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运输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达4200亿美元。从德国汽车到波兰苹果,从荷兰奶酪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多达53大类、5万多种商品通过这条线路实现了快速流通。
打通贸易脉络,共享开放红利
不仅如此,中欧班列还成为推动内陆城市崛起的重要动力。重庆、成都、郑州等地凭借班列的开行,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其中,重庆的外向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高达30%,郑州、成都则发展为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
对于欧洲而言,中欧班列同样意义非凡。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的开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入驻,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口岸,也因班列业务量激增,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制度型开放,跑出全球合作“加速度”
中欧班列的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从国内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的成立到国际铁路运输规则的不断优化,中国持续推动规则、标准和管理等方面的“软联通”。与此同时,95306数字口岸系统的上线进一步提升了口岸通关的效率,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
从跨里海班列的每日开行,到与中老铁路的密切合作,中欧班列正通过线路优化、服务升级,继续书写国际运输的新篇章。
奔向未来,合作共赢
中欧班列从山城重庆驶向欧洲大陆,跨越山河,追风赶月。在奔驰不息的列车背后,是全球合作的决心和亚欧互联的信心。这趟承载着经贸联通和民心相通的列车,正一路前行,驶向更加繁荣、开放的未来。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