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港区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TEU,稳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2024年,广州港南沙港区迎来了集装箱吞吐量的新高峰,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占比达到50%,稳居全球单一港区的前列。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南沙港区在集装箱物流中的重要地位,也标志着广州港在全球港口中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
自2004年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以来,南沙港区在20年的发展中,已累计完成超过2.3亿标准箱的装卸量。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广州港的地位在全球航运格局中不断提升,并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外贸双轮驱动,南沙港区打造综合门户枢纽
南沙港区的成功,源于广州港的“内外贸双轮驱动”战略。广州港长期稳居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准箱。随着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突破,广州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港口网络中的竞争力。南沙港区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过13%,显示出其在国内外贸流通中的强大潜力。
此次突破标志着南沙港区不仅能在内贸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能够发挥重要的全球物流枢纽作用。通过提升国际航运能力,南沙港区实现了内外贸并举,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需求,推动了广东省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建设。
深化合作与智能化发展,南沙港区迈向更高层次
广州港集团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南沙港区设施建设与智能化发展。南沙一期至四期工程相继投产,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提升了港口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南沙港区正加快推进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和南沙五期等重要项目的建设,推动港口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黄波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物流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方位合作,建设南北物流大通道,强化国际陆海新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聚焦新兴外贸业态,助力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广州南沙区区长吴扬表示,南沙将加速完善港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国际航运贸易枢纽能力。同时,南沙将大力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并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发展措施,南沙港区正朝着打造全球领先的港航物流生态圈迈进,不仅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也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沙港区的国际化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
南沙港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至今仍为全球贸易的枢纽之一。南沙港区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陆交汇的核心节点。通过不断开辟国际集装箱航线,南沙港区成功实现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无缝连接,为全球货物流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运输路线。
南沙港区开通了8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吸引了全球知名班轮公司。内贸航线的开通,使得南沙港区成为华南地区内外贸的集散地和转换枢纽,为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突破,广州港的国际枢纽地位愈加稳固。南沙将继续推进港口智能化与设施现代化建设,提升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功能,并加速发展新型外贸业态。在全球贸易网络日益紧密的今天,南沙港区将继续发挥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广东省经济新发展格局和国家战略提供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