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助力“一带一路”:黑龙江成北方开放新引擎
在绥芬河口岸,随着龙门吊机的轰鸣声,一列列货运列车在紧张有序的换装作业中逐步完成准备。汽笛声中,一列满载商品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启程,奔向世界的不同角落。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黑龙江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也为我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桥梁。
黑龙江地处北方边境,毗邻俄罗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通过完善路网结构,不断提升对外贸易通道的通行能力。依托中欧班列的“东通道”——包括绥芬河、满洲里、同江北三大口岸站,黑龙江通向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等13个国家,连接长沙、郑州、成都等国内60多个城市,逐渐形成覆盖广泛、运输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量占全国总量的30.3%,其中回程班列占全国总量的40.6%,稳居全国首位。
黑龙江从路网末端逐步发展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自2015年2月28日首趟满载石油设备的中欧班列从哈尔滨出发以来,黑龙江中欧班列的网络日益壮大。哈尔滨至汉堡的班列不仅拉近了中欧两地的距离,更实现了商品双向流通。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也应运而生,成为东北地区对俄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年发送量已超110万吨。
为提升运输效率,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提升运力和服务水平方面持续创新。今年5月,滨绥铁路和佳木斯至同江铁路的改造工程相继启动,将铁路速度提升至120公里每小时,并将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展为复线,大幅增加了列车通过能力。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通过引入“数字口岸”系统,实现了铁路物流与海关信息的共享,使货主可以在线完成申报,从而大大缩短通关时间。
绥芬河口岸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出境点,不断优化换装流程,实行“优先受理、优先通关、优先换装”等“四优先、两确保”措施,使换装效率提升了一倍,将集装箱班列的站停时间压缩至2天。自今年年初以来,绥芬河站共开行775列中欧班列,运输货物超过76000个标箱,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的不断努力,促进了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从集装箱货运班列的开行,到如今覆盖多个品类商品、连接欧亚大陆的物流网络,中欧班列正以“加速度”推动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