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不是没市场,是太多人在玩命硬撑
倒闭潮凶猛,今年的货代,一批比一批凉得快
最近这几个月,圈里最火的不是报价,也不是航线,是——“哪家又跑路了”。
朋友圈一刷,全是“货代暴雷”“老板失联”“群解散通知”。
有时候都怀疑,国际货代是不是也得纳入自然灾害范畴了。
2025年还没过完,行业就像开了“硬核生存模式”:
谁的现金流短一点,谁就先出局。
这波倒下的,不是野路子小作坊,而是老牌货代、网红货代、号称系统最牛的那一批。
——这才是最扎心的地方。
一、大批货代正在“消失”
深圳跨境好运:从“整合1000家物流商”到“一键消失”
这家平台当年号称“帮中小卖家搞定一切跨境物流”,结果搞定了自己。
有多突然?
——下班前半小时发通知,全员解散。
——第二天早上,老板失联。
留下一地鸡毛:上游物流商追着要上千万运费,卖家在群里互报赎货价。
有的卖家哭笑不得:“货值都没赎货费贵,算我倒贴出海一趟。”
后来一查,这公司2022年起就9次被列入失信名单,法代换得比手机壳还勤。
总结一句:表面风光无限,底下全是白条撑起的泡沫。
东莞红淇米物流:被客户拖死的“账期受害者”
这家公司宣布结业的那天,老板一句“止损”,员工全员解散。
有人说:它不是倒在市场里,而是被客户的账期拖死的。
拖欠428万货款、连续三年亏损、账期60-90天……
这就是一场慢性自杀。
有业内朋友调侃:“货代不是被卷死的,是被客户欠死的。”
——这话虽糙,但真。
从此以后,越来越多国际货代学乖了:
预付运费,多仓分散,不信承诺,只信到账。
南洋国际物流:连34年老字号都挺不过这波寒冬
说实话,南洋国际物流的倒下,真让很多老货代心里一紧。
这是老品牌、老船东、老体系。
旗下55艘船,21个分公司,拿过“香港物流大奖”。
以前都说:“南洋船到哪,港口都得让三分面子。”
结果呢?
2025年五一假期后,直接宣告破产。
他们的官方说法很体面:“资金链断裂,经济形势严峻。”
说白了,就是客户钱收不回来,银行贷款撑不下去。
哪怕把物业都抵押了,也救不回来那条断了的现金流。
结局很现实:
牌子再老,没现金流也得凉。
深圳统领国际货代:税务违规的“最后一课”
这家公司被查的时候,业内人都说:“终于轮到他们了。”
偷逃税款32万,涉案金额440万,被法院限制消费、场所异常、法人失联……
他们的运营逻辑就是典型的:
——“拆东墙补西墙”
——“账期压死现金流”
——“欠谁的钱都先拖一拖”
结果呢?
账还没补完,人先补没了。
客户哭诉预付款打了、货在途中没人管。
这一幕幕,让同行们的笑都带着颤音。
二、行业背后的真相:钱没断,心态先断了
很多人还在说:“今年行情不好。”
其实不是行情不好,是过去那种“靠拖账活着”的游戏结束了。
2025年的货代圈,变了:
税务更严;
海关更细;
客户更抠;
船公司更傲;
平台更聪明(但也更短命)。
以前拼价格,现在拼命。
以前做渠道,现在做命运。
货代这行的关键词已经从“低价竞争”升级成了——
合规、风控、现金流、生存。
三、给卖家的醒醒丸:别再被低价忽悠了
别再看谁报价便宜,看谁能活得久。
货代行业的套路有三层:
1️⃣ 低价揽客户;
2️⃣ 延账拖上游;
3️⃣ 一跑路,全体陪葬。
真正靠谱的货代不是说自己便宜,而是敢说——
“我的服务能让你的货安全到岸。”
以后挑物流商,先看三样:
有没有保险(别怕问);
有没有系统(能追踪);
有没有人(出事能联系)。
四、给同行的冷水:靠心态续命的时代过去了
别再说“再扛两个月就好了”。
——航运市场不会因为你的倔强而涨价。
别幻想靠账期撑现金流,
——那玩意儿是温水煮青蛙,煮的就是你。
现在的行业规则,只有一句:
不赚钱可以,别烧钱。
能收钱就收,能短账期就短,
不透明的客户,一票都别碰。
有人问我:
“老何,你觉得货代行业还有未来吗?”
我说,有。
但留给有风控、有底线、有现金流、有系统的货代。
至于那些天天喊“报关秒放”“价格最低”的,
——不是在做生意,是在埋炸弹。
时代换了,
现在的货代,
拼的不是胆子,是命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