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这场游戏:拼的不止价格,是流程认知
国际海运七步走:货是你的,锅是谁的你得掂量清楚
你想把一票货,从中国搞到国外,听着好像就一句话的事儿。但真操作起来,那可是七步连环、每步带坑。一不留神,不是货卡海关,就是你被迫充值“冤种会员”。
今天我就用大实话,给你掰扯清楚——国际海运七步流程 、每步谁掏钱,说白了就是一场“责任甩锅链”,你得知道谁是背锅侠。
Step 1:出口运输(第一公里谁拉的?)
你那一票货,先得从工厂/仓库,运到货代那儿。
这叫“出口拖运”,不是把货往门口一扔就完事的。
谁掏钱?合同上写得清楚:托运人掏,那你得自个儿找车;收货人掏,那就货代安排一起运。
常见坑:工厂说“货已出”,但司机找不到门;货代说“车已到”,结果装了个寂寞。沟通不到位,耽误的不是一两小时,是你整船班。
Step 2:出口清关(货出门,先拜码头)
货出国,得先和海关唠一嗑。你得告诉人家:这货是啥,值多少钱,是不是你亲手种的。
清关动作:报关单 + 发票 + 装箱单 + 原产地证,有时候还得来个乱七八糟的认证。
谁干活?货代干、报关行干、甚至你自己找人干,但总得有个持证上岗的。
谁掏钱?看你和买家的合同。别到时候你以为是对方包的,对方以为你全搞定,最后货在原地你俩先掐起来。
Step 3:原产地处理(货到了仓库,才刚开干)
货进了集货仓,才算刚开始打怪升级。
装柜、拼箱、理货、查验、装船、文件打印、进港报关,全是原产地处理。
这个过程基本上是货代说了算,你买的是他的“操作套餐”。
钱谁付?托运人还是收货人?事先没说清,分分钟“你掏钱,我掰脸”。
Step 4:海运(真正的大头戏)
船来了,柜上了,海上漂了,你以为事情完了?那你太嫩了。
海运这事儿,你不认识船东没关系,关键你得听货代安排。
你买的不是“港到港”,而是“附加费叠buff”:油价附加费、旺季附加费、战乱附加费,甚至“你长得像冤种”附加费。
你以为是 USD500 的海运费,最后账单出来 USD900,一问全是“杂费”,你只能默默转账加截图。
Step 5:进口清关(到了也别高兴太早)
船一靠岸,不等于你能提货。你得先跟目的地海关唠嗑第二轮。
报关资料不能缺,尤其是发票价格别低报,人家一查你“玩套路”,不是罚款就是退运。
清关行谁找的?收货人通常安排,如果你托运人“顺带安排”,记得提前打招呼。
关键:清不了关=货在港口躺着,每天起步价 USD100+ 滞港费+堆存费+拆柜费+崩溃费。
Step 6:目的地处理(船靠岸,不代表收货人能提货)
到了港口,得卸柜、拆货、分货、转运……这叫目的地处理。
谁安排?还是货代干,或者是收货人指定的代理。
谁付钱?看合同。但不论谁掏钱,不交清这笔钱,货压仓库门口你都搬不走!
最常见对话:“你不是说包到港吗?”“对啊,但目的地费用你掏。”一票货,友尽。
Step 7:进口运输(最后一公里,送货上门 or 自提)
货从仓库出发,最后要不要送上门?要不要卸货?是卡车进小区,还是你自己去提?
这一步,看买卖合同怎么约定:门到门、门到港、港到门,全都有可能。
一定搞清楚:“送货上门”不等于“卸货进屋”。司机说“我到楼下了”,你还得自己搬,就别骂人家“服务不到位”。
这七步,步步有坑,钱钱都有人掏
国际运输,不是找个货代就完事的。
你得明白:
这七步,哪一步是谁的责任?
哪一步谁付钱?
出了问题,谁来背锅?
建议:写合同前,跟对方掰扯清楚这七步,别让“以为”变成“误会”,更别让误会变成“互拉黑”。
海运就是一场“责任走位游戏”,你要么自己多做功课,要么找个靠谱的货代,不然分分钟让你体会“跨国被骗还得赔钱”的人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