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全程旁观,你全程上头:CIF背后的真实写照
兄弟,客户说要走 CIF条款,让你做到工厂到码头,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水深得很,踩不好节奏就容易“踩雷”。
一、啥是CIF?说白了,就是三件套:运费我出,保险我买,货你收。
但客户开口那句“你帮我做到工厂到码头”,别以为是让你送快递,实则是让你演一场没有彩排的“物流大片”。
第一幕:国内这边要“起舞”
1. 揽货——
先去工厂提货,这叫“起钩”。你得安排拖车队上门,别找那种半路跑去接孩子放学的司机,稳准狠的那种才行。
2. 报关——
出口报关得准备好资料:发票、装箱单、合同、提单草稿、报关委托书……资料一缺,现场就变“查分现场”,你不慌他也让你慌。
3. 订舱——
舱位得提前抢,现在海运不像以前,旺季时船公司那是“你求我发”,晚一天都可能掉链子。订好后还得催工厂配合出货,不然赶不上船,客户就开始对你“灵魂拷问”。
4. 入仓 / 装柜——
有的拼箱入仓,有的整柜装柜,都得盯。特别提醒一句,别让装货的师傅按自家搬家那种随缘操作来干,要专业的,货摆歪了,柜门都关不上。
第二幕:你以为到了码头就完事儿了?
错!到了港口,那只是故事刚进入高潮。
接下来要出提单、交单、安排保险、交港杂费……
有时候你是CIF操作,但客户要求你多干点,帮忙盯下目的港清关和派送,那你就不能只管“甩锅”,还得“护锅”。
第三幕:目的港客户需要准备点啥?
别光你忙活,对面客户也不能当“躺赢选手”,他们得提供以下清关神器:
✅ 收货人公司资料(营业执照、税号、注册证等);
✅ 进口许可证(如有要求);
✅ 目的港清关行联系方式;
✅ 如涉及敏感品类(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需相关批文或标签样张;
✅ 收货人身份证明(部分国家/地区会要求);
有些“政策紧绷”的国家,比如巴西、印度、墨西哥,清关这块不注意,货就不是到港了,是“入狱”了——被卡在海关那边给你静静地躺半年。
彩蛋环节:你还得会“打太极”
客户有时候一句“到码头就行”,实际到了那儿问你:“怎么提不了货?”、“我这边清不了关?”、“费用这么高?不是都含了吗?”
这时候你得稳住心态、口吐莲花,把CIF和DDP的区别、费用划分、风险责任都讲清楚,不然客户一个差评,你就是“全责王”。
CIF看似“中规中矩”,实则是条“高配打工路线”:你得像个海陆空三栖作战专家,还得带点外交口才,客户舒服,货也顺利。
做CIF,别只想着把货“送上船”,你得有“送女儿出嫁”的那种觉悟——嫁出去了,不代表不操心,起码送到门口还得帮她把婚纱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