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惊悚片:发货送情义,收货人“跑路了”
国际物流翻车现场:货还在路上,人已经跑路
在国际物流的江湖上,最扎心的一幕不是货迟到、不是清关难,而是你满心欢喜发了货,收货人突然玩起了“失踪魔术”——这年头,连快递都比人靠谱。
上个真实案例提提神——电影剧情都不敢这么演
深圳某公司老王,辛辛苦苦装了一票玩具发去英国南安普敦,拼箱走的海运,CIF条款,货值8400美元。发货前大家客客气气,确认得明明白白,合作气氛堪比中英友好。谁知货刚到港,买家TINA突然“灵魂出窍”,不付钱也不提货。
公司老王一头雾水:“人呢?”
货代小何一脸同情:“人跑了。”
原来人家公司TINA资金链直接一条龙服务断了,宣布破产跑路,连“再见”都懒得说一句。
接下来的剧情就离谱了:
货滞港2个月,仓租像打表一样上涨,最后算下来:仓储+杂费+弃货处理费,合计9750英镑。
折算成人民币:10万左右。
是的,你没看错,这票货的命运就是“卖玩具的最后自己变成玩具,被海关放仓库里摆着看”。
更离谱的是——按CIF条款,虽然费用该买家出,但人都失联了,最后起运港货代垫了钱,再找老王公司追讨。老王公司一边吐血一边心想:这不是国际物流,是国际割韭菜。
那么问题来了,收货人为什么会突然“不要货了”?
政策一变,买家一怂
比如你发了一票小零食去美国,刚到港特朗普加了个税,买家一看:哎哟这货现在比金子还贵,提不起劲,直接躺平。没搞清楚清关要求,货到卡关
某些国家海关要求堪比高考,动不动就要什么FDA认证、CE证书、啥都要你“盖章人生”。买家懒得准备,货来了也懒得提,直接挥手拜拜。收货人企业突然“登出系统”
经营困难、市场行情崩盘、老板炒币血亏……你这边还在查航班动态,他那边已经注销公司了。
遇上这种事,怎么防雷?
买家背景必须查
别看他头像穿西装、微信备注“国际采购经理”,搞不好就是“皮包公司”。查信用、查口碑,新客户不妨要求预付款或信用证,给自己装个“避雷针”。出口前,清关信息做足功课
搞清楚目的国的清关政策,看看有没有需要认证、额外手续、关税新政。别到了目的港才知道“我这批货是非法移民”。买保险,买保险,还是买保险
货值再小,也建议上个保险。出了事,至少赔你一口饭吃,不至于血本无归。合同条款写清楚,别装客气
“如买方弃货,相关费用概由其承担,发货方有权追责”——这句话合同里必须有。哪怕真追不到人,起码咱手里有“刀”。
真遇上弃货,该怎么操作?
高货值的货物:
赶紧找新买家接盘,不行就转战海外仓、电商平台,比如eBay、亚马逊,说不定还能起死回生。低货值、卖相一般的货物:
别犹豫,果断弃货。该出保函出保函,该扔扔,越早扔费用越少。别心软,滞港一天,就是给人家仓库打工。和船公司谈谈心,说不定能减点费
尤其是合作久的客户,人情还是有点用的,打打感情牌,说不定能少扣你点柜租。
最后一句忠告:
外贸这行啊,赚的是利润,防的是人性。
国际物流不是“发了就完事儿”,你得时刻准备被“下黑手”——
因为你送出去的是货,对方放弃的是责任。
如果你也遇到过“货已发,人已走”的事,欢迎分享。
咱们一起把这些“避坑指南”写得比合同还厚!
“国际物流防弃指南:送货送出感情,对方却想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