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的真功夫:让客户觉得贵得有道理,省得很值
货代圈的真相:太实在的饿死,太能编的砸招牌,只有会拿捏的能年年换新车
混货代久了你就会发现,最先出局的永远是掏心掏肺的实在人。客户问:“运费能不能再降?”你心一横,把利润砍到3个点,结果同行拿着同一张报价单,硬是能编出“燃油波动缓冲金”、“航线通畅维护费”,客户反倒觉得那边更专业。这行拼的不是价格,是让客户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船公司上午通知涨价,下午客户就来问价。新人一板一眼:“运费要涨15%了。”客户一听,掏出计算器现场砍价。老手直接揉着太阳穴叹口气:“哎,现在舱位比高考分数线还紧,我上周刚给客户锁了五个柜子,您这单我尽量按旧费率走,实在不行也给您挤个位置。”客户一听,既怕涨价又怕没舱位,签单比双十一下单还快。
新人遇到问题只会通报坏消息:“客户您好,您的货卡住了。”客户一听,火冒三丈,恨不得隔空砸键盘。老手永远带着解决方案出场:“目前进度卡在第二阶段,我们同步启用了两条备用路线,最坏情况延误三天,我们先扛三成额外费用。”客户怒火还没烧起来,先被这波操作震住,最后用了备用方案,还得感慨一句:“你们真专业。”
有新人想走“实在人”路线,直接甩出船公司原始账单,结果三个月丢了三单——客户认定“不赚钱的货代肯定在别处挖坑”。老江湖怎么做?把20%利润拆成‘旺季运力调节费’、‘货物优先处理金’,客户不仅不质疑,还觉得“服务真到位”。
真正的高手,话术得精准拿捏:
✔ 舱位确实紧张,但没紧张到非得加急费。
✔ 运费真的要涨,但我能帮你争取一周缓冲期。
✔ 这条航线确实有延误风险,但没到非换航线的地步。
这一行,吃的不是运费差,而是信息差,拼的是能不能把客户最不想听的话,包装成他们最愿意接受的版本。
货代圈就像菜市场卖活鱼,太实在的,直接掀开氧气管:“来,您看看,这鱼能活多久。”客户一看,鱼翻两下就不动了,转头走人。真正会做生意的,水箱里永远冒着泡泡,客户围着看热闹,才会痛快掏钱。
太实在的混不长,太能编的砸口碑,只有在真话和套路之间踩准平衡点的,才能年年换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