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江湖规矩:报价单可以给,核心套路免谈
老员工不是不想教,而是活得太久,看得太透。毕竟教出来的不是徒弟,而是竞争对手;带出来的不是战友,而是明天抢自己饭碗的饿狼。想当年老王满腔热血带新人,结果小伙子上手第二个月就把他的客户名单抄了个底儿掉,转头报价便宜5%,订单直接截胡。自那以后,老王看见新人的笑脸,心里都得默念三遍:“佛系,别上头,坑多。”
公司嘴上嚷嚷着“团队协作”,实际上年底KPI一公布,所有人恨不得把对方的客户掰碎了吞进肚子里。销售部的铁律是:客户就是你的第二张工资卡,谁抢走,谁就是断你财路。偏偏管理层还喜欢搞“人才梯队建设”,翻译成人话就是:用新人换掉老油条,降低成本。更离谱的是,新人底薪三千,拼命卷,老员工底薪四千五,压力山大。这年头,活得久了,连经验都成了负资产。
当然有些东西是新人学不会的,比如摸清海关的脾气,拿捏报关行的情绪,甚至在关键时候让船公司调舱。可这玩意儿能教?去年某个实习生被好心师傅手把手教了如何修改申报品名,结果小伙子实操时脑子一热,改过头了,直接被海关请去喝茶,公司挨了天价罚单。现在那张海关处罚通报,还端端正正贴在会议室门口,提醒所有人——教人,有风险,传承需谨慎。
再说报价单,这可是货代行业的江湖兵器。高手报价,一页纸,一目了然,让客户安心。菜鸟报价,一堆术语,花里胡哨,把客户直接劝退。而最阴间的是某些新人,拿着公司系统权限,研究半年价格趋势,转头自己单干,客户顺带打包带走。你说这能教?教会徒弟,师傅连饭碗都没了。
更别提那些职场泥潭:你教的新人要是业绩起飞,直接被调去总监亲自带;要是扶不起,年底绩效考核全算在你头上。上个月老张花三个月培养的新人刚签了大单,提成居然算进主管名下,老张当天晚上回家默默删了所有培训资料,发誓以后再不浪费时间。
这一行不是没有好人,而是环境不允许有好人。客户比女朋友还多变,清关政策比股市还刺激,同行之间的价格战比修罗场还血腥。在这片战场,谁能活下来,靠的不是团结,而是谨慎。
于是经验成了秘密,客户成了护身符,货代行业的进化逻辑彻底变了味。等那些怀揣理想的新人熬成腰椎突出的老炮,回头再看,就能明白为什么老员工看见他们,总是欲言又止,满脸防备。这不是冷漠,而是被坑怕了。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没人愿意教,而是这个行业对愿意传授经验的人,给的回报从来只有两个字: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