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双清包税的货,还能混报吗?看看这新规
买单报关被重拳打击,最先倒下的是谁?
最近朋友圈和货代群是个什么情况?一个词:炸了!
天天都有人来问:“我一直买单报关,现在政策一拳锤下来,是不是玩完了?”
兄弟,先别慌,咱这事得拆开来聊,理性看待,别还没清关人就先自乱阵脚。
买单报关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就是:你不想用自己公司抬头去出口,就花点钱买个“别人”的抬头,借用人家已经备案的出口公司身份把货给报了。
这种玩法啊,江湖人称“买单”,圈里也都懂,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但问题是——
这事儿你知道,我知道,国家也早就知道了。只是以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呢?不好意思,开始动真格了。
时间线一拉,来看看官方都干了啥
2025年3月25日
五大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直接点名批评:
伪造、变造、买卖报关单?虚构出口业务?虚报少报货值?一律违法!
该补税的补税,够得上刑事的,直接送你进组拍照留念。
2025年7月7日
国家税务总局又出个“17号公告”:
从10月1号起,你代理出口可以,但必须把真实的出货公司(实际生产销售单位)名字、金额一五一十报清楚!
报不清楚?那对不起,就当你是自营出口,所得税你自己掏!
这操作,等于对买单报关开了精准狙——打的不是“外壳”,是底裤!
那到底谁最先中招?谁最惨?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小微企业、小工厂完了!
其实你仔细想想——
这些人本来也不是在偷税漏税,只是不想自己备案、想省点手续,就把单子给了代理。
只要你该交的税老老实实交了,该开的发票没藏着掖着,老老实实做出口,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根本没影响。
反倒是那些靠“买单、虚报、超低价”混饭吃的,那就真的危险了。
真正要抖的,是这几类群体:
靠买单套税的贸易公司,啥货都接,报价贼低,靠偷税差价过日子,现在基本可以准备转行了;
双清包税到门的灰色货代,以前一柜子十几家公司混装,全靠买单报关,这种以后报都报不出去;
随手在1688一拉货、出口SOHO族,从来没抬头、没备案、没交税,只想“出得去,钱到账”,未来这路越来越窄;
国外客户就认超低价的贸易公司,之前靠虚低报关值拿订单的,现在估计都快哭了。
那我们怎么办?合规就得交更多税吗?
也不是这么说。
这波政策不是为了搞你,是为了把不交税的搞出去,把守规矩的留下来。
长期来看,市场会更公平,你不再被那些“报关价比出厂价还低”的同行抢走客户。
虽然短期会痛,但长期你有生存空间,有利润,也不用天天担心“哪天我也被倒查”。
给兄弟姐妹们几点建议:
能备案就备案,有抬头就用自己抬头报关,别再贪那几百块买单钱;
和货代谈清楚,10月1号以后能不能合规报,有没有出口方信息入表,不清不报;
合理规划利润,以后别想着全靠偷漏税赚差价,想活得长,得靠正规路;
别信“哥有特殊渠道”,这年头你信他一时,他能把你坑一世。
政策收紧不是灭口饭,是筛人。
合规的、认真的、愿意好好做出口的,一定能活下去,而且会越过越好。
靠投机靠低价靠灰色地带活着的,现在就要做决定了:是转型,还是被淘汰。